找到相关内容161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上野本《注千字文》与敦煌本《注千字文》

     另外,据东野治之研究,并不能断言奈良时代到平安初期流行的《千字文注》,仅有李暹所注。他举出证据是,奈良末年到平安初期的“三论”学者安澄所著《观论疏》卷2(收于《日本大藏经》)引用的注文,就与现在...文》;敦煌蒙书;献疑   图分类号:G256.1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0-4106{2007)03-0055-06   《千字文》的注本,今传有清人汪啸尹纂辑、孙谦益参注的《千字...

    王晓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0379262.html
  • 推动中国佛学发展的“格义”方法

    般若经》各有心解的“六家七宗”2便是如此。据吉藏的《观论疏》说:“什法师未至长安,本有三家义。一者释道安明本无义。谓无在万化之前,空为众形之始。夫人之所滞,滞在未有;若诧心本无,则异想便息……详此意...   推动中国佛学发展的“格义”方法   颂理   晋宋时代《般若经》已经传入并译出,但除了不多的学问僧人,社会上的仕人真正能够理解的还不多。中国人要消化印度来的般若观思想还需要一个...

    颂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42192659.html
  • 三论宗的“二谛以中道为体”说

    观论疏把此偈归纳为三点,以空义、假义、义三个方面来说明因缘所生法。 第一,“因缘是空义”,因为众缘所生法,没有真实体性,所以说是空。第二,“因缘是假义”,因缘生法既无自性,故不得言有;空亦复空...迨至姚秦弘始三年(401),鸠摩罗什至长安,率诸义学沙门译出《般若》、《法华》以及“三论”、《大智度论》等经论后,般若观精微深义得以系统传入,中国般若学方归于纯正。罗什门下,有三千学者,皆一时英才,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493392.html
  • 关中实相义略析

    哲学的抽象性上来讲,程朱理学的“理一”概念,无疑是儒家哲学抽象程度最高的一个概念,并由此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本格局。从思想发展的脉络来看,“理一”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明显受到了隋唐佛教比较盛行的“实相”学说的影响。而中国佛教“实相”思想的产生与发展,则与鸠摩罗什和僧肇有着密切的关系。本文主要是从这个源头上作一点简单的探讨。   一、道安与“实相”一词的创生   实相,梵文dharmata,指...

    刘成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393686.html
  • 高僧谈如何改变命运-柯云路推荐

    凡是我所要的书籍,他都尽量搜集寄来给我。其中只有《观论疏》的时间最长,大约半年才寄来。我求的是道,这是我所需要的,我如理如法的求,真的是有求必应。   所以,我对于经典所说及老师的教诲,深信不疑。...佛教修为达到较高境界的人,可能对《了凡四训》不以为然,以为那不够“究竟”。然而,一人之究竟抵不上万人入门之方便。净空法师的苦心该得到理解和尊敬。如果有更多的人因此多善而少恶,这总是好事。 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净空|命运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15340320735.html
  • 体恒法师:略论佛教“缘起”思想的生态价值

    1069a) 再如《中论•观四谛品》说:未曾有一法,不从因缘生,是故一切法,无不是空者。(见《大正藏》第3册,p336b) [5] 如《观论疏》巻二说:...思想在现实的修学实践更是与现代生态思想相契合,具有超越历史时空的生态价值。对“缘起”思想及其实践方式的发掘,会给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全新的启示和一定的帮助。本文主要内容就是从这些方面对“缘起”思想与...

    体恒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83939179.html
  • 慧远

    365年)慧远随道安南下抵湖北襄阳,当时道恒在荆州一带宣扬般若学的“心无”义,影响颇大。“心无者,无心于万物,万物未尝无。”(僧肇:《不真空论》“欲令心体虚妄不执”(吉藏:《观论疏》,《大正藏》第...负担各种繁重的捐税、户调和徭役。史书载:“晋自中兴以来,治纲大弛,权门并兼,强弱相凌,百姓流离,不得保其产业。”(《宋书?武帝纪》)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的激化,终于狂飙突起,在安帝时爆发了以孙恩、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5042243.html
  • 六家七宗与般若性空论*

    。  吉藏《观论疏》云:“一者释道安明本无义,谓无在万化之前,空为众形之始。夫人之所滞,滞在末有,若宅心本无,则异想便息… …详此意,安公明本无者,一切诸法,本来空寂,故云本无。此与方等经论,...,这与玄学显然是矛盾的。  玄学与佛学的差别还与印两国的文化思想传统有关。中国思想具有唯实主义传统,注重对现实的研究,不论是道家还是儒家,都不否认外界的存在(魏晋以前),研究的都是现实的对象,而不是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1942565.html
  • 僧叡的生卒年代与思想

    出三藏记集》、《高僧传》、吉藏《三论玄义》、《观论疏》等。《高僧传》本传但言其“春秋六十有七”,未明生卒之时。确定其生卒年代,主要是依据其著作《大品经序》和《喻疑》。  《喻疑》为僧叡最后之作,由于...惕焉若厉。虽复履薄临深,未足喻也。幸冀宗匠通鉴,文虽左右,而旨不违,遂谨受案译,敢当此任。以弘始五年,岁在癸卯,四月十三日,于京城之北逍遥园出此经。… …以其年十二月十五日出尽。”可知僧叡其时已至知命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2642573.html
  • 汉传佛教发展概况(一)

    先启後的重要地位。   关於佛教流传的阶段性时期,根据《观论疏》记载,佛世时就有正法一千年、像法一千年、末法一万年之说。甚至《金刚经》也以佛陀入灭後第一个五百年,乃至第二个、第三个,甚至第...)地区,随後便逐渐传来中国汉朝的首都洛阳。   但是,根据《後汉书》记载:佛教在汉明帝永平七年(西元六四年),因帝夜梦金人而派遣博士蔡愔等人前往西域求法……以及在《历代三宝记》和《佛祖统记》...

    星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1743877.html